浮雕起源
“浮雕”是指一种雕刻技法,有时也指表现形式。“浮雕”原是西方美术术语,近代随西学东渐传入中国,现已成为使用广泛的美术术语。“浮雕”是中文译名,中文译者根据大多数浮雕作品是用减地法做出来的,图像凸起,像是浮在地子上,故译为“浮雕”。中国古代没有“浮雕”这个术语,但中国古代雕刻却很重视浮雕技法。 宋代《营造法式》中记有“剔地透突”“剔地隐起”“剔地起突”三个术语,分别描述了三种浮雕技法:“剔地透突”即现代人们常说的“透雕”;“剔地隐起”即现代常说的“浅浮雕”(现代有很多人讹称为“高浮雕”);“剔地起突”即现代常说的“浮雕”和“深浮雕”。
浮雕文化
回顾世界浮雕艺术的演进过程,可以说浮雕艺术是在继承、借鉴与变革中不断发展的。各个文明区域、各个民族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,都对浮雕艺术建设与探索做出过值得记取的贡献,毫无疑问,来自整个人类的所有的历史成就和实践经验,都为浮雕艺术的未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木雕文化
木雕是雕塑的一种,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“民间工艺”。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、根雕、浮雕三大类。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,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“精细木工”。 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。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,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、紫檀、樟木、柏木、银杏、沉香、红木、龙眼等。 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“树根雕刻”。 木雕有圆雕、浮雕、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。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。